粉紅粉藍

【關係】面對異性純友誼,如何周全所有人?


盤點朋友圈,我的同性朋友和異性朋友,幾乎一樣多,星座使然,里長伯的個性熱愛廣結善緣,不分宗教、種族、年齡,只要聊得來,為何我們要因為性別不同而錯過彼此?

封面照片|來源

本篇探討在異性純友誼的關係裡
如何重視對方、保護自己、尊重另一伴

Photo by Kelsey Chance


甚麼是「純友誼」?

傳統異性戀時代所言的純友誼,是男女雙方之間的友誼;在多元文化裡,無論身理性別、精神性別,只要與戀人性別相同的人談起友情關係,即被視為「純友誼」。

本文討論的前提是︰
❶你和那異性好友之間,感情很好、無話不聊,又困擾常被誤會是情侶。
❷你們之間的友誼沒有”互相喜歡”,只是單純好朋友的情感,亦如你與其他朋友那樣。


如何保護「純友誼」?

從原始動物法則,到文明心理學判讀,「異性相吸、同性相斥」是千古不變的定律,異性之間總是互相吸引,那難道就表示不能擁有異性朋友嗎?

Photo by Toa Heftiba


其實,連同性之間的友誼關係都要細心呵護,何況是異性朋友,稍有不慎,不只兩人友情變質,還可能連朋友都當不成。在友達與戀人之間的那條線,游移太多就會越界,而「那條線」的定義因人而異,以下提供簡單三點,尊重彼此才能友誼長存。

肢體語言的力量,有時勝過嘴裡的千言萬語。
科學家做過實驗,將一隻幼猴一出生便帶離母猴,只給小猴子留下一個空間、一個奶瓶和一個棉質布偶。當小猴子吃飯的時候,牠會吸允一些奶汁,隨即又跑去旁邊抱抱布偶,再回頭吸允一些,又跑去抱布偶。

世上萬物都需要愛,愛有很多種形式,而以“擁抱、觸摸”為表達愛的方式,在語言出現之前就存在了,所以不要輕忽那些不經意的小動作。

Photo by Sam Manns

當然,朋友之間坦坦蕩蕩,但是「擦槍走火」的個案確實存在,如果能避免不必要的紛擾,又何必將自己置身於疑慮之中。

所謂獨處指的是「待在一個除了你倆,沒有其他人的空間」,舉凡汽車裡、房間裡、無人的山頭…等。像是在哪個幽暗的秘密空間,你們相談甚歡,突如其來的錯覺,將對方看成金城武或林志玲,不小心親上去了,那可怎麼收拾啊~

Photo by Manuel Meurisse

放諸四海的人際關係之中,誠實面對所有情感關係人,才是保持情感熱度的關鍵。

有甚麼想法、感受直接說出來,用你們之間的方式訴說,不論面對情人還是朋友,坦誠相對,對方才會知道甚麼是你要的、甚麼是你喜歡的,才能用你想要的方式和你往來,如此你們之間的關係方能長久。

Photo by Josh Felise


如何保護另一伴?

尊重,絕對是愛情永保溫存的不二法則。

交往過程,主動告訴對方你有個異性知己,以及你們這段友誼的經營模式,並與另一伴協商維持這段純友誼的共識。與朋友的聚會,主動告知伴侶其行程,如果對方不能接受,請秉持理性溝通。

我認為,戀人與純友誼的三角關係中,不必三個人都相見相識,其實能”相知”相識,大家都知道彼此,也是一種對三方都平等的相處方式。

在和閨蜜朋友或異性知己散會之後,與伴侶分享聚會過程中的喜悅,除了能讓對方感到有安全感,也能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。

相愛的兩個人有時不必共同擁有彼此的朋友圈,但是聊天、討論、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朋友,不僅能讓話題永遠不間斷,也能更了解對方的個性和價值觀。一段成熟的感情觀,是不需要隨時隨地黏在一起。



如何保護自己?

友誼? 說穿了,不過是地球上的兩個人聊得很來,當朋友還是當戀人,冷暖自知。
只是,複雜的社交網絡讓我們不再隻身,我們需要對伴侶負責,需要考慮友誼關係中的互動是否過親或過離,也要顧慮自己的感受。

人際溝通的一來一往,雙向付出才能讓關係不會失衡。你想要怎樣的朋友? 你想要怎樣的情人? 你想要在他們面前展現怎樣的自己? 每個人的標準不同、喜好不同,你得捫心自問。

社會化的過程就像開車,行駛區間必須握緊方向盤,不斷調整,讓車身保持在車道之中,才盡情徜徉人生道路。



最後

醜話一句,真的不適合就換下一個吧!不論是朋友還是情人,最終,你得尊重你自己。

Photo by Jake Givens 


👇最新資訊會放在粉絲專頁上👇
歡迎來玩哦😁😘


#我是文青粉藍
#感謝您的收看

Exit mobile version